Originally posted on 2019年9月17日 @ 上午9:53
序号 | 名 称 | 代号 | 定 义 |
1 | 切向综合误差 | ΔFi′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切向综合公差 | Fi′ | ||
2 | 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 ΔFi′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 Fi′ | ||
3 | 齿距累积误差 | ΔFp | 在检查圆①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值 在检查圆上,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值,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
k个齿距累积误差 | ΔFpk | ||
齿距累积公差 | Fp | ||
k个齿距累积公差 | Fpk | ||
4 | 齿圈径向跳动 | ΔFr | 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与凸齿或凹齿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 Fr | ||
5 | 公法线长度变动 | ΔFW | 在齿轮一转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ΔFW=Wmax-Wmin |
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 FW | ||
6 | 齿距偏差 | Δfpt | 在检查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采用相对测量法时,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
齿距极限偏差 | ±fpt | ||
7 | 齿向误差 | ΔFβ | 在检查圆柱上,在有效齿宽范围内,(端部倒角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向线的两条最近的设计齿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在有效齿宽中,任一轴向齿距范围内,包容实际齿线的两条最近的设计齿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设计齿线可以是修正的圆柱螺旋线,包括齿端修薄及其修形曲线 齿宽两端的齿向误差只允许逐渐偏向齿体内 |
一个轴向齿距内的齿向误差 | Δfβ | ||
齿向公差 | Fβ | ||
一个轴向齿距内的齿向公差 | fβ | ||
8 | 轴向齿距偏差 | ΔFpx | 在有效齿宽范围内,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凸齿或凹齿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在 有效齿宽范围内,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凸齿或凹齿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一轴向齿距内,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
一个轴向齿距偏差 | Δfpx | ||
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 ±Fpx | ||
一个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 ±fpx | ||
9 | 螺旋线波度误差 | Δffβ | 在有效齿宽范围内,凸齿或凹齿中部实际齿线波纹的最大波幅。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
螺旋线波度公差 | ffβ | ||
10 | 弦齿深偏差 | ΔEh | 在齿轮一周内,实际弦齿深减去实际外圆直径偏差后与公称弦齿深之差在法面中测量 |
![]() |
|||
弦齿深极限偏差 | ±Eh | ||
11 | 齿根圆直径偏差 | ΔEdf | 齿根圆直径实际尺寸和公称尺寸之差,对于奇数齿可用齿根圆斜径代替 |
![]() |
|||
齿根圆直径极限偏差 | ±Edf | ||
12 | 齿厚偏差 | 接触点所在圆柱面上,法向齿厚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 |
齿厚极限偏差 | ΔEs | ||
上偏差 | Ess | ||
下偏差 | Esi | ||
公差 | Ts | ||
13 | 公法线长度偏差 | 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实际长度值与公称值之差 | |
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 | ΔEW | ||
上偏差 | EWs | ||
下偏差 | EWi | ||
公差 | TW | ||
14 | 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 ΔFic′ | 在设计中心距下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算 |
齿轮副的切向综合公差 | Fic′ | ||
15 |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 Δfic′ | 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一个齿距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 fic′ | ||
16 | 接触迹线位置偏差 | 装配好的齿轮副,跑合之前,着色检验,在轻微制动下,齿面实际接触迹线偏离名义接触迹线的高度 对于双圆弧齿轮: 凸齿:h名义=0.355mn 凹齿:h名义=1.445mn 对于单圆弧齿轮:凸齿:h名义=0.45mn 凹齿:h名义=0.75mn 沿齿长方向,接触迹线的长度b″与工作长度b′②之比即 |
|
![]() |
|||
接触迹线沿齿宽分布的长度 | |||
17 | ![]() 齿轮副的接触斑点 |
装配好的齿轮副,经空载检验,在名义接触迹线位置附近齿面上的接触擦亮痕迹 接触痕迹的大小在齿面展开图上用百分数计算 沿齿长方向:接触痕迹的长度b″(扣除超过模数值的断开部分c)与工作长度b′之比的百分数,即 沿齿高方向:接触痕迹的平均高度h″与工作高度h′之比的百分数,即 |
|
18 | 齿轮副的侧隙 | jt |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的圆周晃动量。以接触点所在圆的弧长计值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
圆周侧隙 | jn | ||
法向侧隙 | jtmax | ||
最大极限侧隙 | jnmax | ||
最小极限侧隙 | jtmin | ||
jnmin | |||
19 | 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 | Δfa | 在齿轮副的齿宽中间平面内,实际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之差 |
齿轮副的中心距极限偏差 | ±fa | ||
20 | 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 Δfx |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其基准平面[H]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于基准平面,并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面[V]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注:包含基轴线,并通过由另一轴线与齿宽中间平面相交的点所形成的平面,称为基准平面;两条轴线中任何一条轴线都可作为基准轴线 |
x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 |||
y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 Δfy | ||
x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 fx | ||
y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 fy |
① 检查圆是指凸齿或凹齿中部与分度圆同心的圆.
② 工作长度b′是指全齿长扣除小齿轮两端修薄长度.